魂系带血的底片顾棣:一位军事摄影记者的传奇_
来源:31传奇私服网站 | 更新时间:2025-7-6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民党发动内战,时驻张家口的晋察冀画报社不断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画报社从张家口向河北阜平转移。沙飞把保护底片的任务交给了顾棣。顾棣冒着国民党飞机轰炸的危险,到离驻地六七里远的地方,找匠人打制了8个铁皮盒,将上万张底片装在里面,然后装入木箱。顾棣和他的战友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躲过空中敌机轰炸扫射,躲过地上土匪出没抢劫,终于把底片安全护送到目的地。
在中国革命摄影队伍中,顾棣是一个特殊的战士。他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参加工作,却没有拿起相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他和他的战友们,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和整理着中国革命战争的形象史料。
最初,顾棣一心想上前线,拍摄八路军打鬼子。但是,画报社领导沙飞和石少华安排顾棣做资料工作,并且告诉他,做好摄影资料的保护和整理,是一项与上前线拍照同样重要的革命工作。
晋察冀画报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中第一个画报社。画报社领导非常重视摄影资料工作。在画报社建立之初,就设立专门机构保存管理摄影资料。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画报社立即成立了保护底片的小分队,沙飞明确提出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的口号。在反 扫荡的战斗中,为了保护记录抗日战争的珍贵底片,画报社的9名同志英勇牺牲,沙飞身负重伤,险些截去双脚。当顾棣了解到这一切,深感责任重大。
1946年。
1943年盛夏,河北阜平乡间土路上。已经在家乡参加革命工作的红小鬼顾棣在回家的路上,巧遇当时的八路军晋察冀画报社社长、我国革命摄影事业的开拓者沙飞,两个人边走边聊,沙飞惊奇这个偏僻山村的孩子知道那么多道理,兴趣那么广泛,天资那么聪慧,就记下了他的名字、住址,并在第二年把他调到军区开办的摄影训练队学习,结业后留在晋察冀画报社工作。从此,顾棣走上摄影之路。